跳到主要內容

注視覺圖片-聖經

福音

  • 2023.09.18
    聖瑪竇福音(十八:21-35)

    那時,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:「主啊!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,我該寬恕他多次?直到七次嗎?」耶穌對他說:「我不對你說:直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個七次。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,要同他的僕人算賬。他開始算賬的時候,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『塔冷通』的,因他沒有可還的,主人就下令,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,以及他所有的一切,都變賣來還債。
    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:主啊!容忍我罷!一切我都要還給你。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,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。但那僕人正出去時,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『德納』的同伴,他就抓住他,扼住他的喉嚨說:還你欠的債!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:容忍我罷!我必還給你。
    可是他不願意,且把他下在監裏,直到他還清了欠債。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,非常悲憤,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。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,對他說:惡僕!因為你哀求了我,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;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,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?
    他的主人大怒,遂把他交給刑役,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。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,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。」—基督的福音。


  • 為生活在不人道條件下的社會邊緣人祈禱,願他們不被社會機制所忽略,不再被視為微不足道的。
  • 校牧分享

  • 節錄自
    第五屆世界窮人日文告
    教宗方濟各
    2021.11.14

    6. 畢竟仍有一個不甚明顯的問題有待解決:應如何實際回應數以百萬計的窮人,他們屢次遇到的若非厭惡,就只有冷漠?我們應採取什麼公義的途徑,才能克服社會的不平等,並重建那屢遭踐踏的人性尊嚴?一個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,正是導致貧窮的同謀,往往把窮人處境的責任,完全推卸在他們身上。然而,貧窮並非命運所使然,而是自私所造成。為此,關鍵在於推動發展進程,利用各人的才能,技術互補和角色互異,好能達致一個共同參與的公共資源。許多「富人」的匱乏,可藉「窮人」的富足來補足,所欠缺的就是彼此相遇和認識!沒有人是這樣貧乏,以致無法彼此貢獻出自己的東西來。窮人不可只是接受;他們應能做到有所貢獻,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慷慨回應。我們目睹的分享例子,正多的是!窮人往往教導我們什麼是團結互助。固然有人有所匱乏,有時甚至缺少很多東西,包括生活的必需品,但他們並非一無所有,因為他們仍保存著天主子女的尊嚴,那是沒有任何人地事物可以剝奪的。

    7. 為此,我們對貧窮應採取一個截然不同的態度。這是各國政府和全球組織,都應有能力以具遠見的社會模式負起的挑戰,去應付那正橫掃全球,而且還會在未來數十年內肆虐的各種新形式的貧窮。如果把窮人推到社會邊緣,好像他們對自己的處境是罪有應得的,那麼民主的概念本身便會陷入危機,而且所有的社會政策都以失敗告終。我們應懷著極大的謙遜,承認我們面對窮人,往往變得一無所能。若要抽象地討論他們,就只停留在統計數字上,或拍套紀錄片去觸動人心。相反,貧窮應激起我們有建設性的計劃,好能促進實質的自由,讓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去生活。我們必須摒棄一個錯誤的想法,以為只要擁有金錢,便能得到並增加自由。實際為窮人服務,能驅使人採取行動並找到最佳方法,去再提升和造就這些經常是無名無聲,卻帶著救主求助樣貌的這一群人。
  • 校牧 何萬良神父
  • 天主教連結

    Top